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全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暴露出感染科设计存在的一些不足。在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将“平战结合、快速响应”的理念纳入感染科建设中,以应对后续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目前医院建设的重点之一。
感染科是医院对就诊患者的传染病进行筛查和治疗的科室。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应当要求设置感染性疾病,包括功能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呼吸道病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艾滋病门诊等。
1、主要功能区域划分
医疗功能分区
根据医疗功能流程,可分为六个区域规划。
(1)接待等候区,包括预检分诊区、挂号收费区、接待等候区、公共卫生间等。
(2)门诊治疗区,包括诊室、治疗室、留观室、输液室等。
(3)医疗辅助区,包括放射检查、标本检验等。
(4)卫生通过区,包括男女更衣室、淋浴间、穿戴及脱卸防护用品房间、缓冲间。
(5)医护生活区,包括医生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护士长办公室、值班休息室等。
(6)污物处理区,包括留痰室、污物间、污物暂存室、消毒室等。
洁污分区
感染科根据洁净程度可将平面主要划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缓冲区及卫生通过区。
(1)清洁区:医务人员开展医疗工作期间的淋浴、更衣、值班、库房、会议室以及休息区域。医护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清洁区主要包括医护更衣淋浴室、办公、库房、值班室、会诊室等。
(2)潜在污染区:传染病诊治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潜在污染区主要包括收费、药房、治疗准备区域。
(3)污染区:传染病诊治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以及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患者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污染区主要包括筛查(预诊、分诊)、诊室、候诊、留观、标本采集、放射检查、输液室、污洗间、污物暂存间等。
(4)缓冲区:相邻空间之间有组织气流并形成卫生安全屏障的间隔小室。
(5)卫生通过区:为采用换鞋、更衣、淋浴等措施的人员从污染区到清洁区完成洗消流程和从清洁区到污染区完成穿戴防护流程的区域。
2、医疗动线规划
感染性疾病门诊患者就诊流程
(1)发热门诊就诊流程 发热患者前往分诊台→护士分发口罩,进行初步询问和分诊→患者及家属佩戴好口罩进入独立挂号系统→进入诊室就诊,区别重点发热诊区和普通发热诊区→独立的检验、CT室检查→独立药房取药、隔离室输液,居家隔离或根据病情收治感染病房。
(2)肠道门诊就诊流程 分诊台将腹泻症状患者分诊至肠道门诊,初步判断是急性还是慢性腹泻→挂号、进入诊间就诊→进行肠道门诊登记→独立卫生间留取粪便标本,流动水洗手, 排泄物中加消毒粉(液)→抽血检验,必要时腹部 CT检查,肠镜→药房取药,输液→接触隔离、居家隔离或根据病情收治感染病房。
(3)呼吸道(结核)门诊就诊流程 分诊台对疑似或确诊结核病患者分发外科口罩→分诊至结核门诊→进入专用 就诊通道→挂号、进入诊间就诊→独立房间留取痰液标本,流动水洗手,紫外线 对环境消毒→独立放射科 CT检查,检验室抽血检验→根据病情收治专科病房,有传染性者单独收治。
(4)肝病门诊就诊流程 预检分诊台进行分诊→挂号、进入诊间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检验→根据病 情收治专科病房或药房领药回家。
(5)艾滋病门诊就诊流程 分诊台将疑似或确诊患者分诊至艾滋病门诊→分发外科口罩→挂号、进入诊 间就诊,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完善相关检查、检验→根据病情收治专科病房或药房领药回家。
医护流线
医护人员工作流线: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清洁区。单向循环作业流程布置,跨区必须经卫生通过区,以确保医护人员不被感染。
医护人员从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须一次更衣(穿工作服),经卫生通过区后(可不淋浴)二次更衣(穿防护服等),再通过缓冲室进入污染区。医护人员从污染区出来须经过二次更衣(脱防护服等),经卫生通过区后(须 淋浴)一次更衣进入清洁区。卫生通过区内设有洗手盆、便厕、淋浴、更衣设施。
保障物资流线
物资入口→洁梯→洁净库房→传递窗口→污染区。
感染科应在清洁区一端设置物资入口,经过缓冲区域后传递到潜在污染区,再通过传递窗口传送物资。
污物流线
各科室污物→污物暂存→污梯。
感染科所产生的垃圾均按医疗废弃物打包暂存外运,污染废弃物封闭包装消毒后,由污物出口运出,转运至医院内单独的传染医疗垃圾暂存站暂存。
上一篇:CT检查室设计与建设(1)
下一篇:没有了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 2022 haitangchina.com. 版权所有:北京海唐净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2132号